返回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联系我们

首页 >> 网站公告

探究文综历史课标高考卷的共性

发布时间:2013-10-8 10:11:52  来源:  作者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探究文综历史课标高考卷的共性

2013年全国高考已经结束,各地的高考历史试卷纷纷揭开神秘的面纱。除去全国大纲卷和上海单科卷,共有13份新课标高考历史卷。本文以全国文综卷I、浙江文综卷、山东文综卷、安徽文综卷和江苏单科卷为例谈谈2013年新课标地区高考历史卷命题特点及复习启示。

一、命题特点

    全国13份新课标高考历史卷试题,均遵循新课标与各地《考试说明》命制,虽然题量不等,难度不一,各有特色,但整体而言,全国文综卷I、浙江文综卷、山东文综卷、安徽文综卷和江苏单科卷等5份历史卷还是存在一些共性的东西。

    首先,20135份新课标卷的历史试题与2012年相比,都相对稳定,都注重在平稳中追求适度创新,注重考查主干知识,不求偏题、怪题、难题,虽然有的试题可能会“撞车”,如浙江文综卷第13题与全国文综卷Ⅱ第24题相似,都以司马迁《史记》为切入口考查史学研究方法,但总体上都注意从多种途径适当降低试题难度,尤其是材料阅读量方面与2012年各卷相比都维持了基本稳定,除了江苏单科卷有约600字左右、山东文综卷有约400字左右的增幅。由此可见,各地试卷命题者都在关注如何切实减轻同学们的学习、复习与考试负担。

    其次,各新课标卷都比较注重史学研究方法方面的考查,或以单项选择题呈现,或结合主观题考查。浙江文综卷第12题“私学教育”、第19题“印章史料”、第39题“17501850年西方文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”,山东文综卷第35题“宋代话本的史料价值”。江苏单科卷第23题“对罗斯福新政的多角度研究”,都是直接从史学研究方法角度考查同学们的历史基本素养,全国文综卷I和安徽文综卷虽然没有其他3份试卷那样直接考查史学研究方法,但试题中都间接地予以考查,如全国文综卷I的第41题“从汉唐地方行政区划图提取历史信息”和安徽文综卷第12题“从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中得出历史结论”。

    第三,5份新课标卷中都延续了之前的传统,设置了小论文试题,但还是有所改变,尤其是史学论证题基本上被史学论述题、说明题取代。如2013年全国文综卷I41题“比较图9(东汉十四州示意图)、图10(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),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,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”是一道史学说明题;浙江文综卷第39题第(3)问“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,您赞成材料三的哪种观点?简要说明理由(只列观点,不说理由不得分)”是一道开放型试题;而安徽文综卷第36题第(2)问“运用所学知识,结合材料二,论述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‘长期的、动荡的而又反复的过程’”和江苏单科卷第23题第(4)问“多角度论述是对历史事实进行立体因素考察,并对事实尝试做出不同侧面的多层次解释,形成一系列的视角分析。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,多角度论述‘新政的机遇与挑战’这一主题”则是史学论述题。这是20135份新课标卷中最显著的变化。对此,同学们都必须加以足够的重视,特别是复习中关注的史学论证题的固定格式训练必须加以改变。

    第四,除全国文综卷I之外,浙江、山东、安徽和江苏卷在地方史料和乡土资源利用上的态度并不相同,浙江卷使用了“嘉兴府王江泾镇”、“湖州府南浔镇”、“杭州西湖文化景观”“浙江昆剧团《十五贯》”等地方史料,而山东、安徽、江苏卷中出现不多,山东文综卷第36题采用了“清末山东巡抚孙宝琦的电报”,安徽文综卷第12题采用了“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”,江苏单科卷第4题采用了“清朝《望江南百调》有关扬州的选段”。因此,在今后的高三复习中,是否需要更多地关注地方史,就值得深思和商榷了。

    第五,2013年各地新课标卷中还有一个新动向,即“主观题去年曾命题的考点今年不考”的惯例似乎有被打破的迹象。比如2012年山东文综卷中的开放型试题,今年就没有出现;2012年江苏单科卷第23题以罗斯福新政为切人口考查福利制度,2013年江苏卷第23题依然以罗斯福新政为切人口进行命题。

二、共性启示

    虽然2013年全国各地新课标卷各有特色,但对于今后高三历史复习而言还是具有一些共性的启示:

    首先,由于新课标卷注重考查同学们“调动和运用知识”的能力,因此,在平时的历史复习中,善于梳理和掌握教材主干知识,在掌握专题史的基础上,构建通史体系,总结和归纳历史阶段特征,完善学科知识网络。毕竟,历史是时间的延续,忽视通史体系的构建,肯定会在考试中“吃亏”。高三复习时,不仅要关注对历史名词、历史术语、历史概念表达的科学性、准确性、完整性,更要关注对历史学科知识体系与知识网络掌握的完整度,通过查漏补缺,弥补在主干知识掌握上的缺漏,从而形成点、线、面结合的、完整而又科学的学科知识网络。

    其次,新课标卷注重考查同学们“描述和阐释事物”和“论证和探讨问题”的能力,因此,单纯性的材料解析也只是“打基础”而已,如何将审题、解读材料的“结果”最终呈现在答卷之上,即如何最终形成科学、严谨、合理的历史结论,才是最重要的一步。其实,主观题答案的表述最能体现同学们的历史基本素养。因此,在平时的复习中,同学们要善于构建知识网络,注重分析解读材料能力的培养,更要重视对历史研究方法和历史表述的训练,从规范性、条理性、科学性、逻辑性、完整性等方面予以严格要求。

    第三,“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”也是《考试说明》指导思想之一,因此,同学们的自主学习、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。高考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同学们是否“犯错”和“犯了多少错”。减少重复性错误,增强和完善面对新题型、新观点、新史料、新设问角度的解题策略与解题技巧。尤其是2013年部分地区高考历史卷中将史学论证题改为了史学论述题、说明题,如果在考前复习中没有进行过相应训练,那么同学们的自主学习、临场应变能力就特别重要了。

友情链接:
版权所有 2009-2017 郑州业兴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葛老师高考培训中心 联系人:王老师 电话:0371-63850070
手机:13623825070 邮箱:2258008164@qq.com 地址:文化路联盛大厦三楼 邮编:450000